English

他们为何而来

——记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
2000-06-07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周立文 我有话说

“这一次他们都来了。”在北京东三环边上,一位出租车司机说道;“他们”指的是汽车业跨国公司。

“首次中国登场!”两辆“法比亚”车头披挂的缎带上这样写着。法比亚是捷克斯柯达公司出产的一种轿车。

今天是北京国际车展的第一天。尽管今天是来宾参观日和新闻日,不对公众开放,但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门口依然人头攒动,人们对车展的关注异乎寻常;同样异乎寻常的是汽车公司的职员,他们坐在自己的展台边微笑着,而从那种微笑中你显然能够读到别的东西:欣喜?期盼?担忧?失落?或许还有其他的什么。

这一切都因为那三个很有分量的字母:WTO。第六届北京国际车展,可能是中国加入WTO前的最后一次大型车展。正是因为WTO,今年的北京国际车展突然规模大了,水平提高了,而且平添了严肃的氛围。

一位汽车专家说,WTO之于中国汽车而言,其影响将会大而深远。脆弱的中国汽车工业在喊了多年的“狼来了”之后,突然意识到应该干点儿什么,不能束手待毙;外国汽车公司当然是喜形于色,他们将获得更多的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,但跨国公司之间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将更趋于白热化,他们同样不敢掉以轻心。同样是合资企业,一汽大众、上海大众将直接面对上海通用、金杯通用的竞争。

不管是国外公司还是国内公司,对本届车展都极为重视,车展前几天,各大汽车公司便纷纷开新闻发布会,像大众、通用等公司,甚至不只开一次,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来自全国各地。各汽车公司急于想在车展上,准确地说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前,亮一亮自己的实力,试探一下中国消费者。因此他们都来了,带着最高水准的车型和自以为会被东方人接受的车型。

展出产品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新,相当多的车型是“首次在中国登场”,包括多款概念车,老车型也玩出了一些新花样。参展的中国车同样已非往昔面貌。一位国内参展商对记者说,车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,也看到了与跨国公司的巨大差距。

大众汽车集团亚太区副总裁雅各比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,这次车展,我们带来了大众品牌下的几乎所有的车型,包括一汽大众、上海大众和奥迪公司的车型。我们在中国轿车市场上占有50%的份额,但今年以来销售额有所下降。我们在本届车展上重点推出帕萨特,希望它能够成为主打产品。大众汽车把中国加入WTO看作一个增强竞争力、扩大经营活动的机遇。

丰田公司中国事务所总代表岛原信治说,丰田公司此次车展的主要产品为小型车和混合动力车,他认为中国消费者将会对这两种车感兴趣。在几大汽车公司里,丰田公司在中国投资生产整车来得较迟,但能说几句汉语的岛原很爱谈他们的天津项目。

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陈虹说,本届车展规模之大,参展厂商、车型之多,足可预见中国“入世”后汽车业竞争的态势。通过参展,我们要仔细分析“入世”后中国汽车的消费需求到底会面临什么样的变化,而这种变化对企业又将提出什么样的要求。

本届车展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,是中外合资企业格外活跃,而且,上海通用、金杯通用与美国通用同台展出,上海大众、一汽大众也和德国大众同台展出,一汽大众奥迪车型则与奥迪公司同台展出,这似乎预示了什么。

本届车展场地面积比上届增加了14000平方米。大众、通用、福特和丰田等几大公司所占场地,面积都在1500——2000平方米之间,各公司展出的车型多达400余种。

为了吸引参观者,很多公司请来了礼仪小姐和时装模特儿,请来了乐队和舞队,并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。

参观者似乎格外青睐名车、跑车、甲壳虫和概念车,但造车的心里明白,在中国最有前途的还是经济型轿车。记者发现,各汽车公司,尤其是中国的汽车公司,都在竞相开发经济型轿车,像昌河的北斗星、跃进的英格尔等。有关人士说,围绕经济型轿车,将出现更激烈的竞争。

“这是一次展览,也是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大较量的一次预演。”有关人士这样认为。

(本报北京6月6日电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